2024/11/19(二)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133
至樂無如讀書,
至要莫如教子。
【譯文】
最大的快樂莫過於讀書,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教導子女。
【註釋】
⑴至樂:最大的快樂。
(2)至要:緊要、極其重要。
●【賞析】
人心的靈動,只有靠讀書才能培養,子女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
讀書受教育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也是培養宏觀的人生觀,提升人類進步的來源,更是滋養靈性氣質的光華。
讀書是美化心靈最重要的方法,一卷在握,倘佯在真理與陽光的氛圍之中,確實是人生之至樂。遙想關聖帝君當初在世時經常秉燭夜讀,讀的是《春秋》一書。
而《春秋》一書之起源,當年孔子因列國戰亂無道,故周遊列國十四載,回國後,述而不作,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使亂臣賊子懼。
這是大智慧、大道德者孔子的綜論,才能使天下人都臣服於孔子的論述內容。
「童蒙養正、少年養德」太重要了。《戒子通錄》云:「人生至樂無如讀書,至要無如教子。
父子之間不可溺於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繩之以禮,則長無不肖之悔。
教子有五:『導其性,廣其志,養其才,鼓其氣,攻其病,廢一不可』。
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又積善以滋潤之。人家子弟惟可使見德,不可使見利。
富者之教子須是重道,貧者之教子須是守節。
子弟之賢不肖係諸人,其貧富貴賤係之天。世人不憂其在人者而憂其在天者,豈非誤耶?」
〔解釋〕人生最大的樂趣莫如讀書,最重要的事就是教子。
父子之間不能總是沈浸在溺愛、仁慈之中。
對孩子,從小就要威嚴,用禮義的準則來要求他,長大以後就不會因為他不賢無能而後悔。
教育孩子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誘導他的秉性,拓展他的志向,培養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勇氣,克服他的毛病。
這五點,缺一不可。培養子弟就好像養植芝蘭一樣,既要積累學識來培植他,又要用善良美好的情感來滋潤它。
對於家中子弟,只能使他隨時看到美好的道德,不能讓他過多看到世俗的功利而受到誘惑。
對於富貴人家的子弟,必須要求他重視道義,對於貧窮人家的子弟,教育他應該恪守節操。
子弟的賢能與否是由人的教育決定的,貧富與貴賤是上天註定的。
現在人們不去擔心那些由人決定的事情,卻操心那些上天的事情,這難道不是錯誤的嗎?
《三字經》開宗明義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俗云:「教兒嬰孩,教婦初來」,教導子女要從嬰兒開始,新娶進門的媳婦,要立即教她良好的持家習慣。
兒童天性未污染前,善言易入;
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
故人之善心、信心,須在幼小時培養;
凡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根本智慧及定力;
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盡分之道;
若幼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再要調教,已無能為力矣!
古人誡子家書不勝枚舉,其中以諸葛亮以及曾國藩的《誡子書》最為令人感動。
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曾國藩的《家書·家訓》:「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
有志向則自己不甘心為下流;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
有志、有識、有恆,三者缺一不可。」讀這些古訓,我們今人仍然受益良多矣!
學道亦需要有志向、要精進有正見、要有恆心,勇往直前,必能邁天梯回歸故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