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1(六)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165 一時勸人以言,百世勸人以書。 【譯文】 以言語來勸導人們,可以奏效一時,而用書籍來教育人們,則可以影響百世。 【註釋】百世:世世代代。 ●【賞析】 先哲曾云:「流通善書,貽澤最遠。」經典的思想能夠影響世世代代的人。 古代書籍流通性很低,只有書香門第、官宦世家才有能力讀書,所以市面上往往在初一、十五日,或在寺廟或在祠堂裡安排說書人講忠孝節義等故事,啟發人們行善積德、為善最樂,這些都是一時勸人以口,勸善的教化,故事人人愛聽,則其潛移默化之功即時開展,人人歡喜為善。 古代還未發明紙的時候,字是寫在竹簡上的,然後用牛皮帶編起來。「絕」是斷的意思。 孔子鑽研《易》時,不斷翻閱,以致於編綴竹簡的皮帶都斷了好幾次。後來「韋編三絕」就被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努力,可見讀書是多麼不容易。 後來書本是木刻板雕刻印刷的,一個字一個字雕刻在木板上再翻印。再來有紙張印刷術,古早是用毛邊紙、松煙,松樹薰出來的那個煙,刷在木板上,一張一張的印。一天最多印二到三本書就很了不起了,所以古時讀書非常珍惜字紙,因為得來不易啊!而現代印刷發達,許多善書可以流通到各地,更可見各素食餐飲、公共場所都設有結緣書架,善書任人取閱,流通無滯,廣結善緣。我們在道場也有各種出版、經典發行、大家也都很樂意助印善書,這些使眾生能夠很容易接觸到經典及聖言量,汲取聖賢仙佛的理念教化,提升靈性的淨化,闡揚道宗,對自我修行有很大的裨益。 人因夢想和理想而偉大,因學習和讀書而改變,因行動和堅持而成功。故古人非常堅持從小就要養性、養德、養志、養讀書之氣華,一生有聖賢經典陪伴,人人都可步上聖域賢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