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4122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4 01
2024122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英 01 scaled
441 先聖語錄 01

2024/12/23(一)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167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譯文】
清靜調劑身心,節儉培養品德;在家中忠誠實踐,在外則使朋友賢良。

【註釋】
⑸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⑹修身:修養身心。
⑺養德:培養品德。
⑻篤行:切實履行;專心實行。

●【賞析】
此句強調了修身養德的重要性,以及在行為和交往中應該遵守的原則。
用平靜修養身心,用儉樸培養德行,在家時行事敦厚質樸,外出時結交賢明之人。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諸葛亮的《誡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詮釋〕《誡子篇》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意為:「大凡有修養的人,都會靜下心來檢討自己,生活上盡量簡約來約束自己貪得之心。必須不汲求快速的名利,才能達成自己的志向,因為真正名利其實存在於完成自己的志向之中;必須靜下心來,才能找出方法走更遠的路,因為真實的名利是要走完很遠的路,才能永遠取得。要靜得下心來,才能真正的學習,很多才能都是由學習中取得。

不去學習就無法博學廣知,不下定決心去學習,就無法學成一項才能。若是怠惰、慢不經心,就不可能深入學習那一項才能;急急忙忙,毛毛燥燥,就不可能真正學到那一項才能的精髓。事實上,任何一項才能,學到它的精髓,那項才能就會成為自己的習性中的元素,也是進階學習的墊腳石。年齡隨著時間增加,意志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鬆馳,最後會枯萎掉落,也就跟不上時代了。到了那個時候,悲傷痛苦的守著破舊的家園,後悔年少時的荒唐與怠惰,又有甚麼用呢?」

「入則篤行,出則友賢」出自荀子的《子道》,講的是身為子女的應該如何做到「孝道」。本句出於《子道》其中之一段,摘錄於後:

《子道》: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無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遜與?色不順與?古之人有言曰:『衣與!繆與!不女聊。』今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無此三者,則何以為而無孝之名也?意者所友非仁人邪?1」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故入而行不脩,身之罪也;出而名不章,友之過也。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詮釋〕子路請問孔子:「有人從早做到晚,種樹園藝,手腳並用,以奉養其親,卻沒有得到孝名,是為什麼呢?」孔子說:「那是他的行為不尊敬呢?還是言詞不謙遜呢?還是容貌不順從呢?這麼努力去奉養雙親,卻沒有孝名,是他的朋友不仁善嗎?我告訴你,就算是大力士,也無法自己舉起自己,不是力氣不夠,而是沒有這種舉勢。所以在家不修身,是自己的罪過,出外而名不彰顯,是朋友之過。因此君子在家應篤行修身之道,出外要結交賢德的朋友,能互相讚嘆賢德這就是為何那個人沒有孝名的原因啊!」

余淨意公經過灶神的開導之後,猛然警醒,痛改前非,改過遷善,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持之既熟,靜則一念不起,動則萬善相隨,如是三年,種種善跡,天人鑒察,命運就開始改變了。科考中舉、尋回幼子,夫人眼疾復明。凡此種種皆是上天恩德加被,可為後世見證善有善報,天理昭彰,循環不已。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