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1(五)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206
節欲以驅二豎,修身以屈三彭,安貧以聽五鬼,息機以弭六賊。
【註釋】⑴二豎:即病魔。
⑵三彭:道教中的「三屍神」,彭姓,故稱「三彭」,他們探查人的過錯並向上天報告。
⑶聽:順從。
⑷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種窮鬼。
⑸息機:息滅機心,使內心回歸平淡自然。
⑹弭:平息,停止,消除。
⑺六賊:佛教用語,即人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受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後,此六塵能以眼、耳等為媒介,產生慾望,導致種種煩惱,損害善性,稱為「六賊」。
【譯文】節制慾望來祛除疾病,修養身心來消滅邪念,安於貧困順其自然,消除機智、平息慾望回歸真善。
【賞析】
節制慾望來祛除疾病,修養身心來消滅邪念,安於貧困順其自然,消除機智、平息慾望回歸真善。
故可知節制慾念、修養身心、安貧樂道、摒除機巧,都是驅逐病魔,使身心健康平安的良方。還需得懇切的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發揮作用。
佛教有首《七佛通戒偈》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過去七佛的共同教誡。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他的作品平易近人,素有「平民詩人」之稱。白居易久已仰慕鳥窠禪師,幾次想要登門請益佛法,但是都不得其門而入。有一天終於如願以償,鳥窠禪師接見了他。白居易一見到禪師,就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禪師,佛法的宗要為何?請道一句。」禪師不假思索地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怎知鳥窠禪師說了以後,白居易卻很失望,心想:大名鼎鼎的鳥窠禪師,請問他佛法宗要,他就只是說了這麼一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呢?所以接著就問:「只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連三歲的孩童也懂得啊!」
鳥窠禪師聽後,不客氣地說了:「白居易!三歲孩童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呀!」意思說,光是懂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沒有用,還要能做得到。白居易到了這個時候才終於明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確實是佛法的宗要,也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
我們知道很多道理,諸如要如何養生,如何養心,如何祛病,如何安貧,如何息機,但是如果沒有落實去做,是完全沒有任何效果的。所以自己要立志,訂出自己的戒律,堅持自己的愿心,時時反觀內心,時時省察言行,才能養好習慣,進而養好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