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5(六)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15
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
【譯文】
一兩次接觸容易處理好關係,長期在一起關係就難處了。
●【賞析】
人們初次相識,往往拘謹客氣、彬彬有禮,給人留下好印象,而相處時間長了,就會顯露不同的個性,難免產生矛盾衝突。
朋友初見面時,比較陌生客套,彼此都十分客氣、和順,很容易產生好感;但是若要長久繼續相處下去,要保持友好的感情,就很難做到了。甚至有時住在親戚朋友家,開始還沒問題,大家感情好,「歡迎你來住啊!來玩啊!」可是住久了,你還當真的流連忘返了,人家會感到變成了負擔。所謂「客走主人安!」做客要知道這個道理。當然,如果客人流連忘返,主人也只好儘量保持待客之道,那是很辛苦的。
進一步說,人與人相處久了,很難保持初相見一樣的恭敬禮貌與分寸,會不知不覺中犯了「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毛病,人家是客氣,給你「方便」,切不可把方便當作「隨便」而不拘小節,為所欲為了。同時因為相處久了,熟悉了,自己的恭敬心、謙卑心就會減少,就會隨隨便便了;可是一方要是表示一點不悅,另一方就埋怨起你來了,說你矯情,不夠朋友,小器等等。千萬不要讓人感覺自己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的那一號人物,以後就會被人敬而遠之了。
《論語·里仁篇》孔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說古之賢者,不輕易開口,因恐怕空言不能做到,而自我引為恥辱。現在一般人是想說就亂說,沒有考慮說出來的話是否合宜,往往造口業、得罪人而不自知。因此孔子又說:「以約失之者,鮮矣!」意思是說人若能時時做到收斂放肆的心,凡事謹言慎行,卻還會犯過失的情形是很少很少的。可見朋友之間雖然越來越熟悉,還是要謹守禮儀分寸,該說的話、不該說的話自己要把握住,管好自己的嘴巴,約束自己的行為,就不會難相處了。
《厚德慈語》第57句,我們來好好參研並落實在生活中:「閒談莫論人非,閒談多論聖賢苦心,閒談多說前輩的心志,閒談多講吃虧的經驗,閒談多說陷阱的愚癡,閒談多說惕勵的語言,閒談多講成功的希望,閒談多談用功的得失,閒談多講因果與無常,閒談多講『得一萬事畢』的真實。」有這麼多話題可以談,又能增進道學,又能增加彼此對道的信念,讓生活更有意義,是多麼美好的聯誼機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