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22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20250223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英 01 scaled
502 先聖語錄 01

2025/02/23(日)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23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譯文】古代的人看不見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卻曾經照耀過古代的人。

●【賞析】過去的人不會見到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曾經照耀過過去的人。

此句造語備極重複、錯綜複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將人與月、古與今反反復復加以對照,塑造了一個崇高、永恆、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渲染出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

本文出自《李太白全集·把酒問月》,題目下原注「故人賈淳令余問之」,為應友人之請而做的詠月抒懷詩,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為七言古詩。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姮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自古以來,月亮具有多種稱呼:「玉盤、玉壺、冰輪、霜輪、桂月、桂輪、玉兔、金兔、玉蟾、蟾桂、明鏡、寒鏡」等,可見大家對月的喜愛。詩人藉飲酒後對月亮的提問,寫出古今之人對月亮的種種遐想與迷思,進一步引發宇宙永恆與人生短暫的感慨,最後以酒杯承接月光的浪漫想像,展現把握當下,不浪費人生,及時行樂的觀點。

明月可說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永遠綻放出皎潔的光芒來溫暖人心,
想念家鄉時,會想到它:「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想念情人時會想到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獨自喝一杯酒也會想到它:「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臨江望月的感懷也會想起它:「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祇相似。」

佛家偈語也有它:「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月如佛性,千江則如眾生,江不分大小,有水即有月;人不分貴賤,每個人都有佛性。佛性在人心,無所不在;就如月照江水,無所不映。任何一位眾生,只要他有心學佛,他便會有佛性,任何一條江河,只要有了水,他就會有明月。

天可看做是佛心,雲則是物欲、煩惱。煩惱、物欲盡去,則佛心本性自然顯現。一般講到悟道和般若的部分時,都很喜歡引用這句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裏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眾生皆有佛性。萬里的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的天空,處處都是晴朗的光明佛性。這是多麼清淨自在的禪機呀!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