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3(四)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41
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註釋】
⑴皺眉事:指壞事。
⑵切齒人:指痛恨到極點的人。
【譯文】一輩子不要做對不起人的事,世上就不會有憎恨自己的人。
●【賞析】一輩子不做不該做的事,世界上就不會出現痛恨自己的人了。
做人最起碼的要求是要給後輩們留下一些美好的聲譽,留下普度眾生的愛的恩澤。不要把金錢地位放在第一位,金錢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聲譽卻不同,它能夠使你萬古流芳,永垂青史。
【歷史故事】北宋邵雍以易學大師的盛名廣為人知,都道他的神機妙算,不只在幾個朝代的興衰,甚至將人能回天成神的天機都寫在著名的《梅花詩》裡。邵雍學富五車、交遊廣闊,單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就已值得現代父母列為家訓,學校列為校訓了。
以下是他寫的七言詩《詔三下答鄉人不起之意》:
「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應無切齒人。
斷送落花安用雨,裝添舊物豈須春?
幸逢堯舜為真主,且放巢由作外臣。
六十病夫宜揣分,監司何用苦開陳?」
能做到為事不皺眉,天下無人切齒,這番功夫已經著實超越了「不同凡響」的境界。
「巢、由」指的是堯時代的巢父與許由,他們的事跡可見於西晉皇甫謐所撰的《高士傳》。巢、由二人皆拒絕堯禪讓的尊榮地位而隱居。書中記載:「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許由則是「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後隱於沛澤之中。」心正者不貪不戀,積極去追求生命的提升,而非陷於人世間短暫的地位榮華。
《宋史•邵雍傳》裡說邵雍的讀書勤學立志:「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但邵雍也一樣體驗過行千里、求學悟道的漫漫苦路:他歷經「河、汾、淮、漢、齊、魯、宋、鄭之墟」多年以後才幡然歸鄉,說出了:「道在是矣。」終遂不復出。
除了求學悟道的踏實,平日的為人在《宋史》中也有詳細的紀載:「德氣粹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曝,不設防畛。」他的心性寬大,「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隱其惡。有就問學則答之,未嘗強以語人。」對人不分貴賤少長,皆以誠相待,所以「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一時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風聞天下。」
《宋史》還記載著他的廣為尊信的高德:「高明英邁,迥出千古,而坦夷渾厚,不見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與交久,益尊信之。」程顥先生讚許邵雍不但是「內聖外王之學也」,更是前知遇事,還能 「其心虛明」,有宿命通功能,能預知未來。著有神機妙算的天機預言「梅花詩」遺世。
讀到以上的記載,回想高老前人求道初期一次看到活佛師尊的訓文:「不可隨風飄盪,不可和而下流…」原來北宋邵雍早已為這句訊文用一生的言行舉止做出標竿了,令人可敬可佩呀!
我們要學習的是邵雍的勤學精神:堅苦刻厲、寒不爐(生火取暖)、暑不扇(分心搧扇子)、數年間夜不就席(床榻就寢)。他苦讀求學、行千里路以驗證所學。他悟道時說:「道在是矣。」他與人相處,隱惡揚善,對任何人都以誠待之,影響當時洛陽人才輩出,忠厚之風聞天下。他的高明英邁、坦夷渾厚、清而不激、和而不流,每個人與他交往,都深感尊敬信服,他自許:平生不作皺眉事,天下應無切齒人。這樣的為人處事態度,令人敬佩,怎麼可能會有皺眉切齒的反應呢?邵雍的誠正信實,正是我們學習修道的模範與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