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318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20250318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英 01 scaled
525 1 先聖語錄 01

2025/03/18(二)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46
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註釋】
經書:指「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典籍。
(2)明解:明達,對事理認識透徹。
【譯文】積攢黃金千兩,也不如通曉四書五經。

●【賞析】
如果不重視家庭教育,有書不讀,拋到一邊,那自己的子孫將會是一個個的文盲草包,自己的家業德業,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子孫們泯喪殆盡。

所以,這句話教育人們,要衣食無憂,要想世代過上幸福的生活,除了要努力勤勞;要頭腦聰慧,知識豐富,必須多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俗語說:「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家有良田萬畝,每天也只不過吃得下一升米,即使擁有千間大廈,一個人晚上有八尺床睡覺就夠了,積攢黃金千兩,也不如通曉四書五經。人沒有必要去追求萬貫家財,只要夠吃,夠用就行了,相反的,學習知識卻是無止境的,掌握了知識,就是掌握了財富。經書不是特定哪一本經。而是經中的意義。每一本經典所講的都是同一個真理。能明徹一部經典,則通徹萬部經典,智慧大開。

古有明訓:「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有田不耕倉庫虛,有書不讀子孫愚」。讀書的功用,殆無疑義。書是經驗的紀錄,它能開啟學習的門徑,使人學有所成。躋身社會,利用書本的知識來應付處世做事的需要,也可以怡情養性,進而指引人生的方向,所以讀書等於是在貯存知識的力量,同時也是一種人生的修養,足可增進我們生命的智慧。

北宋《黃庭堅文集》中黃庭堅自述:「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意思是:人要是不讀書的話,一天後會變得很庸俗;兩天後對人說話毫無意味,生活枯燥無味沒有生機;三天後照鏡子會覺得自己的臉表情很可怕,面目猙獰。另外蘇軾在《記黃魯直語》一文中也曾經記錄下這段話,黃魯直(即黃庭堅)云:「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可見讀書可以轉化氣質,可以陶冶心性,可以提升生命的意義。讀書的境界有高低之分,一般人往往為了應付升學、就業、升等考試而讀書,把讀書視為追求功名利祿的踏腳石,「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正是此一價值觀的產物,這屬於實用的範疇!畢竟讀書不只是為了求取知識、功名,更為了變化氣質,提升生活品質,追尋生命的智慧,如果我們多讀書,而且是修心養性的聖賢之書或是含藏人文素養的精神糧食之書,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才能真正陶冶性情,轉化氣質,享受到讀書的至樂!更能體解人生真諦及生命的意義!活出積極、踏實、正知正見正行的人生! 尤其閱讀聖賢經典更是腦力激盪、心智鍛鍊、性格涵養、是人生最方便可得的心靈泉源,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