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319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01 scaled
20250319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英 01 scaled
525 2 先聖語錄 01

2025/03/19(三)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47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譯文】養兒子不教育,就像養了一頭蠢驢一樣;養女不教育的話,就像養了一頭笨豬。

●【賞析】
養兒子不教育,和養驢沒有差別;養女兒不教育,和養豬沒有兩樣。指教育比生養更重要。這是提醒父母要教育子女。生了兒子,如果不好好教育,等於養了一頭驢。甚至還不如驢,驢子還可以做點活,兒子教育不好可能會惹禍。生了女兒,如果不好好教育,等於養了一頭豬,除了吃吃喝喝,睡睡懶覺,到處逛逛,沒有別的長處,只是消耗糧食而已。

這句話聽起來很刺耳,實際上,真是這樣。尤其現在的家庭,懂得如何教育子女的父母,還真不多見。傳統文化被切斷了,現代文化大多是技術文化,而欠缺人文文化,技術文化解決生產、生活、技術與質量等問題,而心靈問題則須借助於人文文化的薰陶。可是,這一個世紀以來,人文文化遭到破壞,不受重視。

人文教育,包含了做人做事的學問、人格的養正、性情的陶冶淨化等等。技術教育,包括了謀生技術的學習、發明創造的啟發誘導、科學研究的提倡鼓勵等等。

而現在的教育,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以技術教育為主流,人文教育很欠缺。即便是技術教育,也沒有普及謀生技術的教育,對發明創造與科學研究的引導和激勵也是很不足的。

一般的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常常是「你好好讀書做功課就好,其他一切都不用管」,結果很多孩子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生活不能自理。自理能力弱,必定性格脆弱,遇到挫折就很難站起來。

孩子讀書也往往是讀死書,也不會做人做事,更不會謀生技術。有很多家庭,甚至不教孩子接人待物的禮貌,餐桌禮儀規矩都不懂。這樣的孩子,如何到社會上跟人相處呢?必定處處碰壁,受盡挫折。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從傳統文化來說,便是「讀書明理達義」六個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工作」。
因為工作的意義,是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如何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很可惜,現代人學習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

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只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上很好的「生活」,這是很偏狹的。

孩子成長要靠他自己,不要過分要求,讓他自由發展。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長大做個好人。最重要的就是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養。目前只有宗教團體及一貫道場在推動傳統文化,教導孩子讀四書五經、弟子規、唐詩宋詞、佛經教義等等,來涵養孩子們的天性本然,慢慢流露出文化氣質,自然通達生活禮儀,養成文質彬彬的君子之風,進而推動社會上的成人教育,使君子與道同風,影響整個社會風氣趨於善美的境界。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