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1
20250105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4 01 scaled
20250105 安東彌勒山聖言量 英 01 scaled
453 先聖語錄 01

2025/01/05(日) ●一日一箴言

《格言聯璧》:180
於福作罪,其罪非輕;
於苦作福,其福最大。

【譯文】
生活幸福反而為非作歹,則罪惡深重;在貧苦之中仍盡力行善,則所獲福祉最大。

●【賞析】
當一個人在享受福分的時候,不知道趁機做些善事,積點陰德,卻為富不仁,做了許多壞事,那這個罪孽就比一般的罪惡重很多了。

當一個人在生活困苦的時候,還能行善做福,那這個福報就非常大了。此句警示人們,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道德信念。

雲鶴教授《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中有提到為富不仁的實例,勘為借鏡:
一位朋友的大伯父在日據時期曾經擔任公職,由於家境優裕,又有名望,因此儼然成為地方上的名流,不過遺憾的是他對於親戚朋友喜歡斤斤計較,而且重利輕義。有一次他弟弟因為經商失敗,生活頓生困難,不得不向他懇求幫忙,結果他不僅不伸出援手,反而即刻以存證信函通知對方,終止一向被弟弟租用,而且賴以為生的一塊田地,以免被其連累,結果其弟弟由於告貸無門,走投無路,生活幾乎陷於絕境。

他的大伯父由於為人過於刻薄和絕情,在六十歲時背部長滿許多個碗口大的腫瘤,藥石罔效,不久也就一命歸陰。據許多年長的親戚說,他在臨死前一再表示,到了地府一定要控告那一位騙他的相命師,因為這位相命師曾經向他保證可以活到七十歲,而他現在只有六十歲居然就沒命,因此非常不甘心。可歎呀!此人臨命終前還在怨恨別人,完全沒有懺悔之心,祈求上天寬諒赦罪。

至於他的二伯父更是一個活生生的現世報。他在日據時代由於擁有土地數十甲,堪稱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每年收到的田租可說滿倉滿院,享用不盡,因此經常躊躇滿志洋洋自得,並且嘲笑別人花錢讓孩子讀書是笨伯,因為讀書再多畢業後還是要找工作,結果也只能依賴微薄薪水過活,不像他們一年田租便遠遠超過別人好幾年的收入,因此始終沒讓他的孩子受教育。

他雖然極為富裕,可是卻一樣為富不仁,有一次其弟弟周轉不靈向他借貸,到期因為經濟確實困難,未能如期償還,這時他竟不顧手足親情,也不體諒弟弟一家三餐不繼的苦境,親自跑到弟弟的家中,氣勢凶凶,硬逼弟弟立刻償還債務,否則便將訴諸法律,雖然其弟媳一再的懇求和解釋,可是他全然無動於衷,甚至還進一步污衊弟弟惡性倒閉、故意賴帳。當時在場旁觀的鄰居都不禁搖頭嘆息,感到憤憤不平,有人就表示,對兄弟如此絕情,將來必定沒有好下場。

沒想到天網恢恢,報應甚速,不到幾年,台灣光復,政府全面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一般大地主的田地也因此被徵收殆盡,而所有的田租也就立即中斷,生活頓時失去來源,二伯父一家自然也不例外,由於其子女過去都沒受教育,那有一技之長,無法外出謀生,整天閑居家中,長期坐吃山空,以致生活困難。這時為了生活,二伯父在七十高齡也不得不親自在保留僅有的幾分田地中學習耕種,開始嘗試牛馬一般的勞動滋味,與過去富甲一方,養尊處優,盛氣凌人的風光相較,簡直可說是「南柯一夢」。後來由於操勞過度,加上年老體衰,沒幾年二伯父也就衰病辭世,二伯母也沒有子女願意回來照顧而結束淒涼的晚年。

這兩個實例應驗了古人所說的「於福作罪,其罪非輕」啊! 《金剛經》提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即是一般可了解的「色受想行識」,是可見到的,可聽到的,可品嚐到的,可聞到的,可接觸到的,可意識到的種種現象。「色」是無常、苦、空、無我,「受、想、行、識」亦是無常、苦、空、無我。色如聚沫,不可撮摩;受如水泡,不得久立;行如芭蕉,中無有堅;想如所夢,行虛妄見;識如幻化,從顛倒起。三界不實,一切無常。

有此人身就是前世修來的最大福報,因此不必執著於身外的財物,而應把握在世為人的機會多行功作福積德,才能為自己、為後世子孫增添福報。

●《格言聯璧》簡介:
《格言聯璧》全書以類編次,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附攝生)、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凶類」等,凡十類。各類之間,並非經緯分明,而是有所交錯,要之皆以「修己、行仁、省躬、察物」為歸。

《格言聯璧》的內容廣博,意蘊深厚,涵蓋了社會人生的各個方面,反映了傳統社會的道德觀念。各個時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所包羅,厚重睿智的思想,通過簡練的話語,得到了明晰的呈現。《格言聯璧》自咸豐元年(1851年)刊行後,即廣為傳誦,所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貧富,家家置之於案,人人背誦習讀」。一時蔚為風氣,產生洗滌人心、教化人性之美名。

●《格言聯璧》作者簡介:
《格言聯璧》是清代學者「金纓」編輯的一部「格言集成」。

金纓,字蘭生,山陰人,清朝道光、咸豐時人,他遍覽群書,凡遇名言佳句便記錄下來輯為《覺覺錄》,後來因為《覺覺錄》的篇幅浩繁,刊刻費用巨大,又在此基礎上,取其精華選編為《格言聯璧》。 金纓所編《格言聯璧》一書,按儒家的《大學》和《中庸》之道,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主要內容為框架,收集有關這些內容的至理格言,按當時人的閲讀習慣分為八類,從個人、家庭到社會、國家,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其中不乏為人處事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人深省。 作者的用意在於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即用聖賢先哲的至理格言來鞭策啓迪童蒙,從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努力進取、長大以後成為於國於家有用的人。 該書説理之切、其舉事之賅、其擇辭之精、其成篇之簡,皆萃古今。每一條事理內涵豐富,廣博精微,言有盡而意無窮,先哲的聰明智慧和無限期望,盡在這聯珠妙語之中。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