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1(六) ●一日一箴言
《增廣賢文》:01
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譯文】知道自己、瞭解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體會別人感受。
【註釋】(1)知:瞭解。(2)彼:對方。(3)將:拿,用。
●【賞析】
知道自己怎麼想的,也應該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心,體諒別人的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此句提出了人際互動的準則,盡可能理解他人,減少誤解,使人與人的關係更為融洽。
【歷史故事】知己知彼:
《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西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就不用擔心會失敗。
將心比心: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三》:「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將心比心」常以自己的心比量別人的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體貼別人。
這一句也是古老的大理方言成語,大意是指在對待他人、瞭解他人的時候,要以自己的切身體驗與感受去理解別人的感受和體驗。它是大理人在別人處境艱難、遭受不公正待遇或偶有失誤時,提倡包容的心態和認知,也是大理地區淳樸善良的老百姓以心理體驗、人生經驗為基礎,且可以從現代心理學裡得到證實的人生哲學。從另一個角度講,這種寬大為懷、善解人意的生活態度,又可以看作是古老的儒家文化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大理百姓中的口耳傳承。
「知己知彼」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將心比心」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大學三》。今天我們把他們合併在一起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對別人的瞭解就像自己對自己的瞭解一樣。把別人的感受能夠當成自己的想法。就是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去看待別人的問題。可以像對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一樣對待在別人身上發生的事。這句話其實是在教育我們在平時的生活過程當中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關注他人的心情。只有將心比心,說出的話,做出的事才能為他人所接受,才能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小到人與人的關係是如此,團體與團體的關係也是如此,大到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更是如此。
●《增廣賢文》簡介:
《增廣賢文》是一種「民間諺語集」,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稱《昔時賢文》、《古今賢文》。其內容彙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充滿哲理,釋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增廣即「增廣賢文」,幼學即「幼學瓊林」。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備註:臺灣布袋戲《雲州大儒俠》時有引用《增廣賢文》的內容,戲中稱之為《昔時賢文》。
《增廣賢文》的內容有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係,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易懂 ; 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增廣賢文》作者簡介:
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